2000年6月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從采礦系、資源學院和化工學院抽調相關學科、專業組建了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
學院現設有5個系(測繪工程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環境工程系、環境科學系、國土工程系)和1個實驗中心(環境與測繪實驗中心)。
擁有礦山測量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測繪與國土信息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江蘇省空間與國土資源信息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等5個省部級以上教學實踐平台;教育部礦山生态修複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自然資源部國土環境與災害監測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資源環境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老工業基地資源利用與生态修複協同創新中心和江蘇國土資源智庫研究基地等6個省部級科研平台,以及中德、中英、中加、中澳和中非等5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擁有或與其它單位共建煤礦生态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感知礦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蘇省煤基CO2捕集與地質儲存重點實驗室、國家環保清潔煤炭與礦山生态恢複工程中心、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态環境研究中心礦山生态環境研究所等科研平台。
學院現有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設置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測繪科學與技術流動站為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教育部2017年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被評為A-(全國排名第三)。工程學、地球科學兩個學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環境科學與生态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院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支撐學科,入選“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和教育部“長江學者”設崗學科,擁有2個國家“111”創新引智基地。
學院現有測繪工程(創辦于1953年)、環境工程(創辦于1985年)、環境科學(創辦于1993年)、地理信息科學(創辦于2001年)、遙感科學與技術(創辦于2020年)、等5個本科專業。測繪工程、環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學分别入選“雙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測繪工程、環境工程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國家品牌特色專業建設點,測繪工程專業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入選專業。測繪類(含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及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含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專業為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測繪工程和環境工程順利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58人,其中專任教師121人,教授39人,副教授49人;博士生導師35名,碩士生導師95名,專任教師中有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6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煤炭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者2人,江蘇省雙創團隊3個,江蘇省雙創人才4人、雙創博士6人,江蘇省優青1人,江蘇省特聘教授3人,江蘇省産業教授7人,自然資源部、江蘇省等省部級人才稱号50多人次。
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緻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視野、公益精神、創新意識、實踐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豐碩。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省級精品(優秀)課程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國家級規劃教材11部,國家級精品教材1部,省部級優秀教材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省級精品教材一等獎3項。先後有3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提名論文,8篇博士論文入選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7篇碩士論文入選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目前學院在校學生2277人,其中本科生1476人,博士研究生170人,碩士研究生620人,留學生17人。近年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9%以上,二次就業率達到100%。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探索科技前沿,努力提升創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二五”以來,共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等16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8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發明)獎10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6項,行業協會獎65項,其中,一等獎21項,二等獎37項。出版教材、專著70多部,在包括Science等重要影響刊物上發表論文兩千餘篇。目前年均科研經費約4800萬元。
學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推進國際化辦學。與美、德、英、法、加、澳、意、西、俄、波、日、韓、新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協作關系,每年有20人次以上教師出國訪學學術交流,每年有5-10名研究生公派海外一流大學進行聯合培養,有一批本科生按“2+2”、“3+1”、“4+1”等模式與海外名校進行聯合培養或攻讀碩士學位,目前有50多名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前往海外名校深造。
學院一直以來堅持圍繞中心工作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不斷加強學院黨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實施“三全育人”。 學院黨委連續5次榮獲“校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稱号,榮獲“徐州市先進集體”、徐州市“彭城恩師”先進集體、徐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入選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黨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創建單位等,獲煤炭行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示範單位,全國煤炭行業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号。2022年,測繪工程黨支部入選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樣闆黨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已通過驗收),2024年,學院入選第四批“全國黨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創建單位
新時期,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秉承“精專而卓越”理念,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國際一流學院”内涵建設,助推學校能源資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2024-7-13更新)